跳到主要內容

中高齡失業者的新起跑點:勞委會職訓局就業服務平台

中高齡失業者的新起跑點:勞委會職訓局就業服務平台
▲勞委會職訓局就業輔導組組長林三貴表示,中高齡求職者不要太看輕自己的優勢
當生命歲月過半,體力、健康狀況逐漸走下坡時,莫名的惶惑與不安,會取代原有的豪情與衝勁,這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如果再遭逢失業,所有的頭銜、收入、他人的尊重,都在一夕喪失,這是何等的的打擊!
撰文 / 藍浩益

中高齡失業牽連層面廣
  在國內,勞委會職訓局積極扮演著協助中高齡失業者重建信心的角色。勞委會職訓局就業輔導組組長林三貴表示,中高齡者指的是年滿45歲至65歲的國民,目前這個年齡層的失業率為4.01%。這個失業數字,其實比其他年齡層來得略低。但由於中高齡者的情況較為特殊,他們大多數都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必須擔負扶養家庭、供應子女就學所需花費的責任,因此問題相對之下也較為嚴重。
  為何中高齡者的失業問題愈來愈值得重視?林三貴表示,國內的產業結構改變,大量工廠外移,而中高齡者的技能又不被新興產業所接受,造成了部分中高齡者非自願性的失業。再加上國內人口高齡化,也使得中高齡失業人口增加。而國際經濟不景氣,近年企業裁員數量大增,也是造成中高齡失業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為退休金問題解套
  針對中高齡失業問題,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提供多項協助措施。以退休金問題為例,由於許多企業顧慮若是雇用中高齡員工,必須負擔其退休金,因而減低了雇用意願。勞委會針對此問題,正在著手修法,將退休金制度改為可攜式的個人帳戶制。現行勞基法雖訂有退休金制度,但門檻太高,大多數的勞工根本領不到退休金,因此勞委會才提出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來改善這種現象。在新制度下,不會因為轉換工作而中斷年資,勞工可以把退休金帶著走,除了為現制解套外,也是為中高齡勞工創造有利的就業環境。
創造中高齡者的就業機會
  其次,勞委會職訓局也針對中高齡求職者給予專長訓練,並且提供獎助津貼。而且除了訓練、津貼等協助,以及其他消極面的救濟措施,勞委會更積極地為中高齡求職者創造就業機會。
  首先是運用政府預算,雇用中高齡失業者的「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篩選適合的中高齡求職者參與政府各部會提供的就業機會,例如公共資訊服務及資料庫建置、平地造林、學生課後照顧、觀光景點整治、環境美化及資源回收、照顧服務、治安協助及交通維護、就業服務、外國人工作管理、社區總體營造及文化館經營管理,以及其他有助於促進就業及改善社會生活品質的工作。除了提供具備相關經驗的中高齡求職者發揮專長的機會,也讓更多具有特別專長的人才參與政府工作。
  在92年度,勞委會還推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就業擴展計畫」,提供中高齡失業者進入民間團體工作就業的機會。以政府提供補助的方式,建構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間促進就業的合作夥伴關係,透過民間團體研提具創意性、地方性及發展性的計畫,引導失業者參與民間團體工作,重建工作自信心,培養再就業能力,紓緩其生活壓力。
失業救助對症下藥
  林三貴表示,其實中高齡失業者也有不同的類型,各自需要不同的協助。例如針對有工作意願,也有能力,但是卻缺少工作機會的失業者,勞委會職訓局就業輔導組會提供公開透明、便利的就業資訊,增加他們求職的便利性。
  另一種中高齡失業者,他們有工作意願,但是缺少工作技能,就需要安排訓練。在訓練期間,為了顧及失業者的家計負擔,政府採取職訓生活津貼的方式,讓他們能夠安心接受訓練。至於沒有工作意願的中高齡失業者,則需要深度的就業諮詢。甚至於有些失業者不願找工作的原因,是想要自行創業,勞委會就改為提供創業諮詢服務,透過各地的就業服務站,給予一對一的協助。
重新發揮中高齡者的優勢
  「其實,中高齡的求職者,還是有他們的優勢。」林三貴表示,中高齡求職者比起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有著更豐富的人脈關係,本身也有一定的積蓄,可以做為創業的本錢。只要給予適當的協助,許多人都能發展出事業的第二春。
  林三貴指出,目前國內的中高齡藍領失業問題,較白領失業來得嚴重。原本由於製造業外移、建築業蕭條等因素,已經造成不少中高齡藍領勞工失業。而隨著企業裁員風潮,目前中高齡白領的失業率也開始提高。
  不過,在勞委會的輔導下,已有不少中高齡者重新就業或創業的成功案例。以高雄縣某位遭到裁員的白領勞工為例,在勞委會的協助下,他參加了「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在就業服務站擔任「就業服務」工作,以他過去擔任主管的經驗,幫助其他的求職者尋找適合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經常有機會接觸雇主,結果遇到欣賞他的雇主,順利重回職場。
  而政府目前輔導的200多個中高齡創業個案中,也陸續傳出令人振奮的案例。有一位原本從事室內設計的中高齡失業男性,如今在土城某個購物廣場中庭開了一家小店,轉行賣起平價的義大利式餐點。由於具有室內設計專長,他在裝修店面時省了不少成本。職訓局的創業諮詢輔導團,特別針對他較不擅長的經營、行銷方面給予輔導,如今這位先生的店務蒸蒸日上。
帶動台灣就業服務的革命
  「我們現在進行的,其實是一場台灣就業服務的革命!」林三貴說,職訓局不只是提供津貼、訓練、輔導而已,政府真正要做的,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平台。透過今年6月3日開站的「全國就業e網」(e-Job),職訓局以虛擬通路(網路與電話)結合實體通路(各地就業服務站)的方式,建立一個民間人力網站業者無法做到的,一個完整的就服體系。這個就業服務體系,將是協助求職者與求才者找到工作與人才的最佳通路。
http://media.career.com.tw/company/company_main.asp?CA_NO=328p028&INO=65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04人力銀行: 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https://www.microsoft.com/taiwan/casestudies/case_pre/case/104bank.aspx 104 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商業周刊-微軟 INTEL 廣編:104 人力銀行 20050105 作者:藍浩益 張貼日期:2005 年 3 月 23 日 十年來,104 人力銀行運用分散式資訊架構,成功建立了人力資源服務自動化的典範。如今,更多中小型企業正在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是在大多數的企業中,耗費企業財力與資源最多的,卻往往不是人力資源部門,而是業務、研發等單位。也因此,大多數的企業,仍經常因為人事制度不夠健全,導致人員流動頻繁、員工能力無法充分發揮,而使得士氣低落、公司競爭力受損。 「所以,我們的野心,就是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 成立近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已經成為人力服務網站的標竿,但是一0四人力銀行想作的,還不僅止於工作機會與求職者之間的紅娘。楊基寬的夢想,是要讓更多的企業,投入更少的花費,建立更健全的人事環境。 「要建立一套人事標準作業環境,靠人工是絕對無法做到的,」楊基寬表示,必須有大量的電腦自動化工具,才能讓企業隨時掌握公司的人力需求、招募狀態、人才供應趨勢等資訊。而企業對於人事品質的掌握,除了招募員工之外,還必須兼顧許多問題,包括員工的職能,是不是符合公司的需求?公司是不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而員工的職能是不是持續進步?這些問題,就需要一連串有系統、有計畫的評量,才能讓公司隨時掌握企業戰力。 在運用電腦系統建立人事標準環境的過程中,一0四人力銀行曾經考慮,這一套人事自動化系統,究竟應該使用大型主機,或是由微軟與英特爾結合而成的中小型系統?「評估過程中,我們發現,最需要建立人事標準作業環境的,就是中小企業!」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而最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資訊架構,就是微軟與英特爾的解決方案!」 中小企業 也能做到人資自動化 創立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不斷推出新服務,每一項服務,都有微軟/英特爾解決方案。如今,在一0四人力銀行的電腦機房中,有超過四百部安裝了 Microsoft ®  Windows Server 與 S...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三福氣體是國內最大氣體供應商 三福氣體是國內第一大的氣體供應製造商,客戶遍及科學園區各大廠商。從早年的本土化工廠,蛻變為現在的美商企業,三福氣體最近三年成功地脫胎換骨,年營業額也向100億元大關挑戰。到底三福氣體是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企業改造的目標? 撰文 / 藍浩益        一家成立五十年的公司,該是什麼面貌?歲月可以使人青絲成白髮,然而對三福氣體公司而言,歲月卻使它一再蜕變、源源不絕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福氣體公司在1952年成立之初,正是戰後百廢待舉,動盪方歇的年代。當時,台灣的大規模工業屈指可數,以生產食品添加物為主的「三福化工廠」,也未 曾能夠預料到自己在五十年後,會成為年營業額八十億元,客戶群涵蓋台積電、聯電等國際級半導體廠,且是台灣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    三福曾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本土家族企業,在第二代領導人張純明先生的帶領下,建立了三福專業的經營團隊,並且奠定了三福氣體穩定成長的根基。於1987年 時,與美國上市公司Air Products(APCI)合資經營,一直到2002年,Air Products(APCI)大幅增加持股至70%,三福正式成為美商企業,整個公司煥然一新。 三年計劃脫胎換骨   從現任總經理簡偉隆先生接掌三福氣體後,開始設定「三年計畫」,列出主要的目標,並且在每一季檢視計畫與達成的差距後,即時更新計劃。每一年對三福氣體來說,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於曾統籌康寧集團整個大中國區光電通訊業務的簡偉隆來說,這是項極具挑戰的任務。 明確的指標式...

失業英雄

作者:藍浩益 數位周刊 2001. 6. 6 「那天是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我永遠不會 忘記這個日子!」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 的妻子顧蘊祥說。「因為從那天開始,他就沒 薪水了。」 九年前,楊基寬受朋友之邀,加入筆記型 電腦製造商精元電腦的創立,掛了業務行銷副 總的頭銜,操盤行銷、業務。這時才三十出頭 的楊基寬,月薪八萬多,擁有上市在望的精元 電腦股票,掌管了幾十個人的行銷部門。權力 、地位、高薪,所有上班族想要的東西,都已 在楊基寬手上。   公司不斷賺錢,情勢似乎一片大好,但是 楊基寬卻發現危機。「怎麼產品的不良率又增 加了?」公司的競爭力出了問題,楊基寬想要 「叫醒」其他股東,找來客戶指出公司的缺失 ,又拿出產品不良率數據警告同事。但是,好 像只有自己在窮緊張?覺得創業團隊不再有當 初的熱誠,失望之餘,楊基寬選擇自己離開。 有一天晚上,同事都下班了,楊基寬印了四十 份離職信﹐放在業務行銷部門同事和幾個股東 桌上,關了燈,離開辦公室,從此沒有再踏進 精元電腦一步。   瀟灑地辭職 惡夢的開始   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楊基寬看似瀟灑地辭職,對太太顧蘊祥來說,卻是長達二年折磨的 開始。   回到家,楊基寬向顧蘊祥說:「對不起,我明天開始不去上班了。」新的工作在哪裡? 這時,楊基寬一點概念也沒有。   在三十六歲成了中年失業男人,當時楊基 寬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沒有多少存款, 對未來也沒有明確計畫。每個月要繳二萬四千 元的房屋貸款,和一家三口每天的開銷,馬上 落在當時在崇光女中教英文的顧蘊祥身上。那 一年,獨生女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顧蘊祥的月薪五萬多元,扣掉房貸之後, 再扣掉生活費,已經所剩不多了。隔年為了楊 基寬創業,又去辦了二胎貸款,每個月利息又 是九千多元,存摺裡的數字,始終讓顧蘊祥心 驚膽跳。   失業在家,楊基寬不想再找工作,反而天 天窩在家裡,想要改走寫作路線。他把過去的 管理經驗寫成文章,投遍各報章雜誌,心想, 也許還可以轉型做企管顧問,似乎也不錯。顧 蘊祥這時也不知道丈夫到底有什麼打算,只知 道他每天不是關在家裡寫稿,就是跑圖書館找 資料。楊基寬投出去的稿子,一篇一篇石沈大 海,直到半個月後,文章終於出現在經濟日報 上。看到丈夫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顧蘊祥興 奮得像當年收到楊基寬的情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