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失業英雄


作者:藍浩益
數位周刊 2001. 6. 6


「那天是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我永遠不會 忘記這個日子!」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 的妻子顧蘊祥說。「因為從那天開始,他就沒 薪水了。」


九年前,楊基寬受朋友之邀,加入筆記型 電腦製造商精元電腦的創立,掛了業務行銷副 總的頭銜,操盤行銷、業務。這時才三十出頭 的楊基寬,月薪八萬多,擁有上市在望的精元 電腦股票,掌管了幾十個人的行銷部門。權力 、地位、高薪,所有上班族想要的東西,都已 在楊基寬手上。


  公司不斷賺錢,情勢似乎一片大好,但是 楊基寬卻發現危機。「怎麼產品的不良率又增 加了?」公司的競爭力出了問題,楊基寬想要 「叫醒」其他股東,找來客戶指出公司的缺失 ,又拿出產品不良率數據警告同事。但是,好 像只有自己在窮緊張?覺得創業團隊不再有當 初的熱誠,失望之餘,楊基寬選擇自己離開。 有一天晚上,同事都下班了,楊基寬印了四十 份離職信﹐放在業務行銷部門同事和幾個股東 桌上,關了燈,離開辦公室,從此沒有再踏進 精元電腦一步。

  瀟灑地辭職 惡夢的開始


  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楊基寬看似瀟灑地辭職,對太太顧蘊祥來說,卻是長達二年折磨的 開始。


  回到家,楊基寬向顧蘊祥說:「對不起,我明天開始不去上班了。」新的工作在哪裡? 這時,楊基寬一點概念也沒有。


  在三十六歲成了中年失業男人,當時楊基 寬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沒有多少存款, 對未來也沒有明確計畫。每個月要繳二萬四千 元的房屋貸款,和一家三口每天的開銷,馬上 落在當時在崇光女中教英文的顧蘊祥身上。那 一年,獨生女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顧蘊祥的月薪五萬多元,扣掉房貸之後, 再扣掉生活費,已經所剩不多了。隔年為了楊 基寬創業,又去辦了二胎貸款,每個月利息又 是九千多元,存摺裡的數字,始終讓顧蘊祥心 驚膽跳。


  失業在家,楊基寬不想再找工作,反而天 天窩在家裡,想要改走寫作路線。他把過去的 管理經驗寫成文章,投遍各報章雜誌,心想, 也許還可以轉型做企管顧問,似乎也不錯。顧 蘊祥這時也不知道丈夫到底有什麼打算,只知 道他每天不是關在家裡寫稿,就是跑圖書館找 資料。楊基寬投出去的稿子,一篇一篇石沈大 海,直到半個月後,文章終於出現在經濟日報 上。看到丈夫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顧蘊祥興 奮得像當年收到楊基寬的情書一樣。後來楊基 寬的文章陸續被採用,顧蘊祥也像蒐集楊基寬 的情書一樣,一篇篇按照日期小心翼翼的蒐集 起來。


  雖然文章受到肯定,夫妻倆後來還是發現 ,光是投稿,根本不可能有理想的收入,同時 ,楊基寬在寫作上也漸漸碰到瓶頸﹐每天絞盡 腦汁,卻愈來愈難寫出滿意的文章。「那時寫 稿的基本目的,是想證明給以前的同事看,我 有這個能力!」但楊基寬後來才發現,把能力 證明給他們看,又能怎樣?這畢竟不是一條能 養家活口的路。可是楊基寬不甘願回頭成為上 班族,他心中還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要闖 出一條自己的路。但方向在哪裡?楊基寬還是 不清楚。


  顧蘊祥任職的崇光女中,離楊基寬的家不 遠,顧蘊祥在中午休息時,總會帶兩個便當回 家來,夫妻倆共進午餐。起初兩人吃飯時還會 輕輕鬆鬆地聊天,但日子一久,無言的壓力卻 愈來愈沈重。


  楊基寬暫時不知要做什麼,卻又不願意放 棄,在家裡窩久了,卻還不清楚下一步怎麼走 ,顧蘊祥雖然從來沒說過一句埋怨的話,楊基 寬卻從她不安的眼神中感到無比的壓力。


  感受到太太無言的壓力


  「她不用說什麼,也不用做什麼,我的壓 力卻更大。」自知是太太在養活自己和女兒, 楊基寬看顧蘊祥每天滿身大汗拎著便當回家, 一臉疲憊,自己在家中待了半天,卻還是一點 成功跡象也沒有,心頭愈來愈沈重。太太的沈 默,讓楊基寬一口飯扒到嘴裡,卻難以下嚥。 顧蘊祥一句話也不說,但楊基寬很清楚,所有 的錯,都是自己。「創業過程中一個不講話的 老婆,是最恐怖,卻也最值得尊敬的。」


  成為「無薪居家男人」後,楊基寬的生活 失去主軸。有時不知要做什麼,早上開始就在 家裡東摸摸西摸摸,直到中午聽到太太回家, 拿鑰匙開門的聲音,才趕快跳進書房,假裝正 在努力工作。


  不敢面對顧蘊祥,楊基寬也開始在中午故 意跑出去,藉故要去辦事,其實是開著車到木 柵貓空山區去閒晃,暫時逃開。「真的想大喊 大叫!」楊基寬知道自己有一個方向,但是卻 說不上來,也無法向家人說可以成功。顧蘊祥 也一向不太敢問楊基寬究竟打算怎麼辦,只敢 有時故做輕鬆地問:「最近有什麼進度嗎?」 楊基寬的標準答案則是:「有啦,但可不可以 先不要講?」楊基寬的個性是:「你如果知道 下一步怎麼做,你也不需要跟她講。」


  楊基寬失業後,也不敢再面對岳父母,因 為他知道岳父母必然不會諒解女兒竟然嫁給一 個失業在家,又不願再找個工作的男人。逢年 過節,楊基寬不好意思到岳父母中作客,家族 聚會更是能躲就躲。


  結婚後,楊基寬從來沒管過自己的帳頭裡 還有多少錢,家裡大小的開銷都交給顧蘊祥掌 管。失業沒有收入後,楊基寬只好盡量替老婆 省錢,能走路絕不坐公車,能坐公車就不坐計 程車,有意無意讓顧蘊祥知道自己還是有在分 擔,好讓老婆放心。


  提到丈夫從失業到創業,一家人過的委屈 日子,顧蘊祥總是說著說著,就紅了眼眶。


  小偷闖空門 失業雪上霜


  當楊基寬失業已經一年多,似乎整個世界 也開始和這個家庭作對。家裡的收入不夠也就 罷了,竟然連小偷都來闖空門,不僅結婚戒指 被偷走,就連女兒的書包都被小偷翻遍,顧蘊 祥走在路上,都覺得小偷在盯著她,這時顧蘊 祥的安全感幾乎瓦解。


  談到家人的體諒,顧蘊祥心裡又是一陣酸 。丈夫失業期間,顧蘊祥的姊妹體諒她家裡經 濟狀況吃緊,一起出門時總是幫著付錢,盡量 讓她少掏腰包。


  面子使然,顧蘊祥在學校也不好意思讓其 他老師知道自己家裡有困難,深怕招來別人的 閒言閒語。另一方面,顧蘊祥開始天天兼家教 ,想辦法盡所有的可能增加家裡的收入,一兼 就兼了三年。當時在崇光女中擔任導師,每天 必須在清晨六點五十分起床、七點半就趕到學 校當導師。下午四點五十分下課趕回家,花十 分鐘吃幾口飯,又得馬上出門,開始上五點到 九點的家教課。


  剛開始失業的八、九個月,完全不知道自 己要做什麼,楊基寬也開始鎖住自己,平常捨 不得出門,深怕一出門後又得花錢。也不想與 朋友接觸,一來還是怕花錢,出門跟朋友聚會 吃飯,少不了又是一筆開銷。二來,忙著想自 己的下一步,似乎不該花時間在社交上。況且 ,楊基寬心想,朋友們都在工作,大概也不見 得有空。就這樣,除非朋友主動來訪,楊基寬 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


  沒有人相信他會再成功


  失業過程中,幾乎沒有人相信楊基寬能再 站起來。包括至親的老婆,也不知道還要跟著 他熬多久。因為楊基寬想做的事,沒幾個人聽 得懂,而且誰又會相信,一個賦閒在家二年, 而且完全沒錢的男人,能夠和成功畫上等號? 「99.9%的徵兆,都顯示我不可能會成功。」 楊基寬說:「但我還是還有信仰。」


  「失業的時候是沒有人格的,只有把自己 關在書房,研究自己想做的事時,才有人格。 」失業時間愈長,楊基寬更加不甘心再去找工 作。「如果繞了一圈,還是淪落成為上班族, 恐怕會被別人恥笑。」他暗想,絕對要做出點 什麼來。楊基寬給自己兩年,自忖如果闖不出 名堂,只好再去找工作,領薪水養家活口,從 此認命。


  興起創辦人力銀行的念頭


  剛失業時,楊基寬寫稿、投稿,忙了三個 月,終於發現寫稿根本不能養家活口,只好放 棄作家路線。隨後開始到處去上課,只想好歹 要伸出觸角。有一次在報上瞥見台灣大學開了 一堂「網際網路」課,楊基寬好奇之餘跑去旁 聽,過沒多久竟然興起「要寫一本介紹網際網 路的書」的念頭,只是,這本書從未完成,卻 成了創辦104人力銀行的開始。


  當楊基寬發現舊有的看報、獵人頭公司等 求職方式並不窩心,開始做決定做個「幫別人 找工作」的網站。楊基寬有一天在書房窗邊, 向顧蘊祥提起要做「找工作」的網站。當時顧 蘊祥完全搞不清楚網路,只從楊基寬口中知道 ,世上這種公司只有七、八家。儘管楊基寬已 經露出「非做不可」的神情,這時顧蘊祥的不 安感並沒有消失,還對他說,「你自己都找不 到工作,還想幫別人找工作?」但她還是一貫 的默默支持丈夫的決定,當起了這一家當時沒 有一毛錢收入的公司的老闆娘。


  開始創業,楊基寬的母親湊了一百萬交給 兒子,楊基寬夫妻倆再拿房貸還沒付清的公寓 自宅權狀,貸了一筆二胎貸款。這時楊基寬已 經是背水一戰,失敗的話,一家都有過不完的 苦日子。


  開始架網站,夫妻開始忙得昏天暗地,小 學二年級的獨生女也只好「誰有空就給誰顧」 。聽到爸媽在討論「申請網址」時,女兒還天 真的問,「有『王子』,那有沒有公主?」楊 基寬夫婦看著天真的女兒,卻也因為無暇陪女 兒玩,而懷著強烈的罪惡感。


  楊基寬把公司先登記在自己家裡,書房裡 的一張書桌就是總部,因為員工就只有自己和 太太,後來連楊基寬的姪女也在暑假時被拉來 幫忙。架站架了八、九個月,沒有宣傳,也沒 太大流量,當然也沒有任何進帳。直到架站一 年半後開始收費,有天上午,第一張訂單從傳 真機裡慢慢吐出來,這張傳真紙,開始扭轉楊 基寬夫婦的命運。


  創業之初,夫妻倆把自家二十幾坪的二樓 舊公寓,當成辦公室,一支電話、一部傳真機 ,一切就開始了,也沒有所謂的上班下班時間 ,因為一家三口人也就全住在這裡,忙到半夜 三更,也都是自己的抉擇,夫妻倆除了默默的 工作,還是默默的工作。


  公司開在家中的日子,除了楊基寬,顧蘊 祥是當然的員工,在家中接到電話,往往因為 不確定究竟是客戶還是親友打來的,還得故做 「專業」的語氣:「104人力銀行,您好!」 當客戶以為電話那一端是一家略有規模的公司 ,其實顧蘊祥可能正拿著鍋鏟,準備一家三口 的晚餐。


  闖出一片天 網路業奇蹟


  忙歸忙,顧蘊祥終究還是不敢確定這次創 業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到底還要苦多久?她 只能悶著頭做一直做,照顧好一家大小。「網 路我不會,開發票我總會吧。」就這樣,楊基 寬負責寫網站、找客戶,太太負責開發票。顧 蘊祥自嘲:「我沒有功勞,只有苦勞。」


  有了固定收入,楊基寬才在自家附近租了 另一間公寓房子。開站後的第二年底,一天只 要有十幾張訂單,就能打平開銷,公司終於開 始損益平衡。五年後,104人力銀行有二百位 員工,成為網路泡沫破滅後少數生存下來,而 且能賺錢的網路公司,被認為是網路公司稀有 的成功案例。


  但是今天的楊基寬卻感嘆:「活到現在, 已經沒有自我了。」事業雖然成功了,楊基寬 現在卻每天過得緊張,深怕自己的能力與智慧 不足以帶領這一群員工。與家人的關係,更是 他現在最深的缺憾。


  曾有人不如鼠的感受


  楊基寬曾不只一次對別人說過「兩隻老鼠 」的故事,至今還讓他感嘆。楊基寬有一天回 家,走到門口正要開門,聽到母女倆笑得很開 心。「怎麼了,這麼開心的笑聲是我在家從來 沒聽過的?」一開門,才發現母女倆正在逗弄 兩隻白老鼠,還對著老鼠說話。楊基寬忽然覺 得自己「人不如鼠」,因為兩隻白老鼠可以給 家人的歡笑和對話,竟然都是楊基寬做不到的 。


  他驚覺,自己幾年來在工作上成功,卻從 來沒有帶家人出遠門度假,也沒有花足夠的時 間陪女兒,與家人的關係完全失衡了。現在每 當楊基寬晚上十點多才從公司回家,看著妻女 ,心裡總有難以開口的愧疚。


  經歷中年失業,重新站起的楊基寬,不只 一次被人問起八年前的失業歲月,現在楊基寬 總是很怕再談過去的失業日子,因為「會傷心 」。


  「如果多年前的那一天,他先問我該不該 辭職,我一定說不要。」顧蘊祥說,當初如果 楊基寬先問了她的意見,如今一定是完全不同 的結果。但也許不論多年前的決定如何重演, 夫妻倆都不會後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04人力銀行: 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https://www.microsoft.com/taiwan/casestudies/case_pre/case/104bank.aspx 104 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商業周刊-微軟 INTEL 廣編:104 人力銀行 20050105 作者:藍浩益 張貼日期:2005 年 3 月 23 日 十年來,104 人力銀行運用分散式資訊架構,成功建立了人力資源服務自動化的典範。如今,更多中小型企業正在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是在大多數的企業中,耗費企業財力與資源最多的,卻往往不是人力資源部門,而是業務、研發等單位。也因此,大多數的企業,仍經常因為人事制度不夠健全,導致人員流動頻繁、員工能力無法充分發揮,而使得士氣低落、公司競爭力受損。 「所以,我們的野心,就是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 成立近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已經成為人力服務網站的標竿,但是一0四人力銀行想作的,還不僅止於工作機會與求職者之間的紅娘。楊基寬的夢想,是要讓更多的企業,投入更少的花費,建立更健全的人事環境。 「要建立一套人事標準作業環境,靠人工是絕對無法做到的,」楊基寬表示,必須有大量的電腦自動化工具,才能讓企業隨時掌握公司的人力需求、招募狀態、人才供應趨勢等資訊。而企業對於人事品質的掌握,除了招募員工之外,還必須兼顧許多問題,包括員工的職能,是不是符合公司的需求?公司是不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而員工的職能是不是持續進步?這些問題,就需要一連串有系統、有計畫的評量,才能讓公司隨時掌握企業戰力。 在運用電腦系統建立人事標準環境的過程中,一0四人力銀行曾經考慮,這一套人事自動化系統,究竟應該使用大型主機,或是由微軟與英特爾結合而成的中小型系統?「評估過程中,我們發現,最需要建立人事標準作業環境的,就是中小企業!」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而最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資訊架構,就是微軟與英特爾的解決方案!」 中小企業 也能做到人資自動化 創立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不斷推出新服務,每一項服務,都有微軟/英特爾解決方案。如今,在一0四人力銀行的電腦機房中,有超過四百部安裝了 Microsoft ®  Windows Server 與 S...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三福氣體是國內最大氣體供應商 三福氣體是國內第一大的氣體供應製造商,客戶遍及科學園區各大廠商。從早年的本土化工廠,蛻變為現在的美商企業,三福氣體最近三年成功地脫胎換骨,年營業額也向100億元大關挑戰。到底三福氣體是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企業改造的目標? 撰文 / 藍浩益        一家成立五十年的公司,該是什麼面貌?歲月可以使人青絲成白髮,然而對三福氣體公司而言,歲月卻使它一再蜕變、源源不絕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福氣體公司在1952年成立之初,正是戰後百廢待舉,動盪方歇的年代。當時,台灣的大規模工業屈指可數,以生產食品添加物為主的「三福化工廠」,也未 曾能夠預料到自己在五十年後,會成為年營業額八十億元,客戶群涵蓋台積電、聯電等國際級半導體廠,且是台灣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    三福曾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本土家族企業,在第二代領導人張純明先生的帶領下,建立了三福專業的經營團隊,並且奠定了三福氣體穩定成長的根基。於1987年 時,與美國上市公司Air Products(APCI)合資經營,一直到2002年,Air Products(APCI)大幅增加持股至70%,三福正式成為美商企業,整個公司煥然一新。 三年計劃脫胎換骨   從現任總經理簡偉隆先生接掌三福氣體後,開始設定「三年計畫」,列出主要的目標,並且在每一季檢視計畫與達成的差距後,即時更新計劃。每一年對三福氣體來說,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於曾統籌康寧集團整個大中國區光電通訊業務的簡偉隆來說,這是項極具挑戰的任務。 明確的指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