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動式WiMAX即將就緒 英特爾力推無線IP網路融合

行動式WiMAX即將就緒 英特爾力推無線IP網路融合
新通訊 20065 月號 63 期《 趨勢眺望 》
文.藍浩益
英特爾在2006年春季的亞太科技論壇中,針對WiMAX提出進一步藍圖,包括2006年下半年將針對筆記型電腦推出2.3~2.5GHz的行動式WiMAX數據卡、行動式多頻段WiFi/WiMAX無線電晶片組也即將推出...
英特爾在2006年春季 的亞太科技論壇中,針對WiMAX提出進一步藍圖,包括2006年下半年將針對筆記型電腦推出2.3~2.5GHz的行動式WiMAX數據卡、行動式多頻 段WiFi/WiMAX無線電晶片組也即將推出,內建WiMAX的筆記型電腦,則可能在2007年亮相。英特爾並指出行動式WiMAX已開始為4G鋪路。   在2006年春季英特爾亞太科技論壇(IDF)中,英特爾針對WiMAX提出了進一步藍圖,其中主要重點包括:2006年下半年將針對筆記型電腦推出 2.3~2.5GHz的行動式WiMAX數據卡;世界第一款行動式多頻段WiFi/WiMAX無線電晶片組「Ofer R」也即將推出,可在全球不同的開放頻段中使用。內建WiMAX的筆記型電腦,可能在2007年亮相,而在2008年,WiMAX可能成為筆記型電腦的標 準配備。此次「新無線標準及技術」議程中,英特爾則分別針對802.1X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漫遊技術、行動式WiMAX的布建,以及WiMAX互 通性認證等技術議題進行說明。

無線區域網路漫遊技術循序發展

針對802.1X無線區域網路的漫遊技術,英特爾通訊科技實驗室資深網路軟體工程師Sherry Chen指出,無線網路的漫遊可分為三階段(圖1)。第一階段強調的是安全、簡易的登入,主要使用的技術是WPA/2、802.1X,以及EAP;第二階 段則強調無縫隙的接取,並將不同網路的費用帳單予以整合,主要使用的技術則是通用介面設定檔,以及RADIU組態標準。到了第三階段,則是最高境界,達成 無縫隙的漫遊體驗,可在無線廣域網路(WWAN)與WLAN之間,或在不同的WWAN之間進行無縫隙切換,並且毫不斷線,主要使用的技術則是透明化的授權 機制、智慧型的用戶端設備,以及智慧化的網路選擇機制。

為了達成無縫隙的接取,有數個環節必須處理(圖2)。以一個必須在企業私有無線網路與公眾熱點之間漫遊的使用者為例,首先,在用戶端設備(例如手機、筆記 型電腦、PDA等)必須內建共通的授權機制,其次,當這一個用戶端設備從無線網路服務業者(WISP)的WiFi網路交遞到另一家行動通訊業者的廣域網路 時,則須在不同網路間進行持續的登入。當用戶端設備再度交遞到第二家行動通訊業者的廣域網路時,則須具備多重的網路認證碼,以便進行漫遊。而當這個用戶端 設備離開公眾網路,進入企業私有無線網路時,則必須具備符合企業網路安全機制的認證碼。以上這些環節都能妥善處理,並將各網路帳單予以合併成為一份帳單, 對於使用者而言才是真正的無縫隙接取。要完成這些事,若是沒有真正的無縫隙接取技術,包括機器端與使用者本身,都有許多麻煩的步驟要執行(圖3)。

而無縫隙接取技術即是為了讓使用者享受更安全、更簡便的網路登入與漫遊,以及支援未來的IP服務,例如VoIP與數位內容配送服務等。對服務提供業者而 言,無縫隙接取技術的優點,則在於能獲得消費者更多的認同,在熱點對於消費者的支援也能更簡單。此外,計費機制也將更有彈性,可推出訂戶制、單次計費制, 以及預付卡等不同收費方式。若是同時營運不同類型的網路,例如WISP、3G/GSM,以及固網等,也只須採用一套規格,不致紊亂。

對於網路漫遊的合作廠商,則能因為使用共通的介面,而進行更快速、成本更低的漫遊互通,維護成本也更低。更進一步,則能推出各種創新的IP服務。Chen並建議,服務供應商應該從現在起即著手布建無縫隙接取網路,設備製造商有也應立即投入相關設備研製。
行動式WiMAX就緒
針對WiMAX網路架構及布建方式,英特爾資深技術行銷工程師李國輝指出,WiMAX技術正隨著時間逐步進展,由固定式接取,進展到筆記型電腦內建,未來 則將與手機及各種裝置結合(圖4)。WiMAX的實體層,採用多重存取OFDMA,彈性化的次通道以及頻寬配置方式,可針對IP應用提供較佳的傳輸機制。

WiMAX的實體層強調其彈性,從1.25~20MHz不等的通道寬度,都能提供最佳化的運作,也能支援不同頻段。相較於CDMA,擁有可以調整比例的處 理架構,在頻率選擇性衰落環境下,也擁有較佳的通道估計演算。李國輝表示,多種營運商對於WiMAX皆有需求,包括無線網路服務供應商、進入新興市場的 「處女地(Greenfield)」無線寬頻營運商、有線電信業者,以及傳統CDMA/WCDMA行動通訊營運商等。這些營運商的共同目的都在於提供高頻 寬的IP服務,因此對於最佳化的IP網路架構有殷切需求。營運商對於無線IP網路的功能需求,包括必須提供固定式、可攜式,及行動式使用,基地台則必須能 單獨布建,也能交互運作。此外無線IP網路必須支援不同的營運商型態與服務模式,用戶端與網路之間卻要有一致的介面。不同設備商的產品必須能夠互通,卻要 讓設備商可以進行產品差異化。WiMAX則能因應這些需求,提供有彈性的服務架構(圖5)。

李國輝並表示,行動式WiMAX正朝向第四代行動通訊(4G)邁進(表1)。
(詳細圖表請見新通訊63期5月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04人力銀行: 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https://www.microsoft.com/taiwan/casestudies/case_pre/case/104bank.aspx 104 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商業周刊-微軟 INTEL 廣編:104 人力銀行 20050105 作者:藍浩益 張貼日期:2005 年 3 月 23 日 十年來,104 人力銀行運用分散式資訊架構,成功建立了人力資源服務自動化的典範。如今,更多中小型企業正在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是在大多數的企業中,耗費企業財力與資源最多的,卻往往不是人力資源部門,而是業務、研發等單位。也因此,大多數的企業,仍經常因為人事制度不夠健全,導致人員流動頻繁、員工能力無法充分發揮,而使得士氣低落、公司競爭力受損。 「所以,我們的野心,就是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 成立近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已經成為人力服務網站的標竿,但是一0四人力銀行想作的,還不僅止於工作機會與求職者之間的紅娘。楊基寬的夢想,是要讓更多的企業,投入更少的花費,建立更健全的人事環境。 「要建立一套人事標準作業環境,靠人工是絕對無法做到的,」楊基寬表示,必須有大量的電腦自動化工具,才能讓企業隨時掌握公司的人力需求、招募狀態、人才供應趨勢等資訊。而企業對於人事品質的掌握,除了招募員工之外,還必須兼顧許多問題,包括員工的職能,是不是符合公司的需求?公司是不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而員工的職能是不是持續進步?這些問題,就需要一連串有系統、有計畫的評量,才能讓公司隨時掌握企業戰力。 在運用電腦系統建立人事標準環境的過程中,一0四人力銀行曾經考慮,這一套人事自動化系統,究竟應該使用大型主機,或是由微軟與英特爾結合而成的中小型系統?「評估過程中,我們發現,最需要建立人事標準作業環境的,就是中小企業!」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而最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資訊架構,就是微軟與英特爾的解決方案!」 中小企業 也能做到人資自動化 創立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不斷推出新服務,每一項服務,都有微軟/英特爾解決方案。如今,在一0四人力銀行的電腦機房中,有超過四百部安裝了 Microsoft ®  Windows Server 與 S...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三福氣體是國內最大氣體供應商 三福氣體是國內第一大的氣體供應製造商,客戶遍及科學園區各大廠商。從早年的本土化工廠,蛻變為現在的美商企業,三福氣體最近三年成功地脫胎換骨,年營業額也向100億元大關挑戰。到底三福氣體是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企業改造的目標? 撰文 / 藍浩益        一家成立五十年的公司,該是什麼面貌?歲月可以使人青絲成白髮,然而對三福氣體公司而言,歲月卻使它一再蜕變、源源不絕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福氣體公司在1952年成立之初,正是戰後百廢待舉,動盪方歇的年代。當時,台灣的大規模工業屈指可數,以生產食品添加物為主的「三福化工廠」,也未 曾能夠預料到自己在五十年後,會成為年營業額八十億元,客戶群涵蓋台積電、聯電等國際級半導體廠,且是台灣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    三福曾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本土家族企業,在第二代領導人張純明先生的帶領下,建立了三福專業的經營團隊,並且奠定了三福氣體穩定成長的根基。於1987年 時,與美國上市公司Air Products(APCI)合資經營,一直到2002年,Air Products(APCI)大幅增加持股至70%,三福正式成為美商企業,整個公司煥然一新。 三年計劃脫胎換骨   從現任總經理簡偉隆先生接掌三福氣體後,開始設定「三年計畫」,列出主要的目標,並且在每一季檢視計畫與達成的差距後,即時更新計劃。每一年對三福氣體來說,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於曾統籌康寧集團整個大中國區光電通訊業務的簡偉隆來說,這是項極具挑戰的任務。 明確的指標式...

失業英雄

作者:藍浩益 數位周刊 2001. 6. 6 「那天是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我永遠不會 忘記這個日子!」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 的妻子顧蘊祥說。「因為從那天開始,他就沒 薪水了。」 九年前,楊基寬受朋友之邀,加入筆記型 電腦製造商精元電腦的創立,掛了業務行銷副 總的頭銜,操盤行銷、業務。這時才三十出頭 的楊基寬,月薪八萬多,擁有上市在望的精元 電腦股票,掌管了幾十個人的行銷部門。權力 、地位、高薪,所有上班族想要的東西,都已 在楊基寬手上。   公司不斷賺錢,情勢似乎一片大好,但是 楊基寬卻發現危機。「怎麼產品的不良率又增 加了?」公司的競爭力出了問題,楊基寬想要 「叫醒」其他股東,找來客戶指出公司的缺失 ,又拿出產品不良率數據警告同事。但是,好 像只有自己在窮緊張?覺得創業團隊不再有當 初的熱誠,失望之餘,楊基寬選擇自己離開。 有一天晚上,同事都下班了,楊基寬印了四十 份離職信﹐放在業務行銷部門同事和幾個股東 桌上,關了燈,離開辦公室,從此沒有再踏進 精元電腦一步。   瀟灑地辭職 惡夢的開始   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楊基寬看似瀟灑地辭職,對太太顧蘊祥來說,卻是長達二年折磨的 開始。   回到家,楊基寬向顧蘊祥說:「對不起,我明天開始不去上班了。」新的工作在哪裡? 這時,楊基寬一點概念也沒有。   在三十六歲成了中年失業男人,當時楊基 寬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沒有多少存款, 對未來也沒有明確計畫。每個月要繳二萬四千 元的房屋貸款,和一家三口每天的開銷,馬上 落在當時在崇光女中教英文的顧蘊祥身上。那 一年,獨生女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顧蘊祥的月薪五萬多元,扣掉房貸之後, 再扣掉生活費,已經所剩不多了。隔年為了楊 基寬創業,又去辦了二胎貸款,每個月利息又 是九千多元,存摺裡的數字,始終讓顧蘊祥心 驚膽跳。   失業在家,楊基寬不想再找工作,反而天 天窩在家裡,想要改走寫作路線。他把過去的 管理經驗寫成文章,投遍各報章雜誌,心想, 也許還可以轉型做企管顧問,似乎也不錯。顧 蘊祥這時也不知道丈夫到底有什麼打算,只知 道他每天不是關在家裡寫稿,就是跑圖書館找 資料。楊基寬投出去的稿子,一篇一篇石沈大 海,直到半個月後,文章終於出現在經濟日報 上。看到丈夫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顧蘊祥興 奮得像當年收到楊基寬的情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