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如果你是「挑戰者」,怎麼靠「投標企劃書」提高勝出機率?——以勞務標案為例,9個加分的秘訣


在很多標案,招標單位都會要求廠商提供「企劃書」(或「計畫書」、「服務建議書」)。


特別是勞務類標案,或是招商類標案,這種「最有利標」的標案,計畫書可能是廠商的勝敗關鍵。 


曾經有客戶對我說:「我們是小公司,沒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寫。」 


公司小,是事實,但不能是理由。 


公司越小,你越應該展現出你的企圖心,大膽挑戰那些長期得標的公司,殺出一條血路。 


那麼,如果你是一家新公司、小公司,卻有搶下標案的企圖,你的企劃書應該怎麼寫? 

以下是我的建議:

 

1.          企劃書內容應該充分表達身為挑戰者的企圖心: 

從你的企劃書標題、封面設計、內容充實度、加值服務提供的程度,能不能讓評審感受到「這家公司是真的有拿下標案的決心」? 

2.          需針對案場的使用情境,提供深入的分析,讓企劃書讀起來就是為了該標案量身訂做的: 

在許多標案,招標單位要求廠商「說明進行本案之具體可行性之改善方案及環境優質化策略」,換句話說,這就是要問你:「你對我們這個案子的了解有多少?你能比現任的廠商好多少?」 
如果要寫得讓評審「有感」,你是否有到現場仔細看過,現任廠商是怎麼做的?你能不能挑出30項現任廠商的缺失,並且提出改善方案?
還是,你只是用一本企劃書投遍各大標案,從不改版?  

3.          特別加強描述「有感」的「加值(加碼)服務」:

 許多評選辦法,會特別要求廠商要說明「加值服務」。這個邏輯很簡單,既然這是「最有利標」,本單位當然要拿到更多額外的服務,對我們才是最有利。

 在企畫書裡,你能不能在基本要求之外,端出更多「牛肉」,好讓評審能對上級有個好交代,又能做出漂亮的政績?

 當然,在承諾「牛肉」的時候,你需要仔細的計算成本,量力而為。

 

4.          強調你的「創新服務」的作為:

 

既然你是「挑戰者」,你能做到的,就必須是現任廠商不願意做,或是沒有做好的事。

 

假設,你要投標清潔服務標案,你的設備是不是比現任廠商更新穎、更自動化?是不是更省能源?作業速度是不是更快?你的工作流程是不是引進了更嚴謹的標準?

 

如果答案是「Yes」,而且能在企劃書當中具體說明,自然你的勝出機會又提高了不少。

 

5.          適度比較一般業者的服務方式,以及你優於競爭者的服務方式:

 

要記得,你是挑戰者。如果你真的是大衛,就能打敗巨人歌利亞。

 

既然你是大衛,你就可以勇敢的在企畫書上,比較你和歌利亞有什麼不同,哪些地方勝過他。

 

也許你的公司規模小一點、以往的實績少一點,但是如果你是個有誠意的挑戰者,評審可能還是願意給你機會的。

 

6.          頁數應該寫滿,甚至超過建議頁數:

 

如果招標單位建議你企劃書寫30頁,你卻只寫了不到20頁,除非你這不到20頁寫得精彩絕倫,否則只會讓人覺得誠意不足。

 

當評選辦法建議你寫30頁,你可能可以寫到35頁,甚至更多。當然,不要超過頁數上限規範,也不要硬充頁數而亂塞資料,必須言之有物。

 

7.          提高圖片呈現的品質:

 

從封面開始,到最後一頁,你都應該放上高品質的圖片,讓整本企劃書的精緻度提高。

 

8.          增加各種表格與流程圖表的比重:

 

一張圖表,勝過千言萬語。敘述內容時,除了用文字描述,你更應該大量使用表格、流程圖、示意圖、情境圖、空間平面圖等圖表,讓評審就算不讀文字(當然不代表你不用寫),也可以從圖表知道你要表達的是什麼。

 

9.          企劃書封面一定要加強視覺設計:

 

最後,還是要加強封面。

 

你的企劃書,如果只是像碩博士論文一樣,寫著幾行黑字,絕對很吃虧。你應該在封面,就寫出一句有力的標語。如果能請專業設計師操刀,設計出大氣美觀的封面視覺,就更能讓評審對你的公司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信我,這樣的投資,絕對是值得的。

 

如果您在撰寫投標計畫書時,需要諮詢或代寫服務,也歡迎來信:

hauyi.lan@gmail.com

藍浩益文字事務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04人力銀行: 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https://www.microsoft.com/taiwan/casestudies/case_pre/case/104bank.aspx 104 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我們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 商業周刊-微軟 INTEL 廣編:104 人力銀行 20050105 作者:藍浩益 張貼日期:2005 年 3 月 23 日 十年來,104 人力銀行運用分散式資訊架構,成功建立了人力資源服務自動化的典範。如今,更多中小型企業正在複製他們的成功經驗。 「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是在大多數的企業中,耗費企業財力與資源最多的,卻往往不是人力資源部門,而是業務、研發等單位。也因此,大多數的企業,仍經常因為人事制度不夠健全,導致人員流動頻繁、員工能力無法充分發揮,而使得士氣低落、公司競爭力受損。 「所以,我們的野心,就是要建立台灣的人事標準作業系統!」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 成立近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已經成為人力服務網站的標竿,但是一0四人力銀行想作的,還不僅止於工作機會與求職者之間的紅娘。楊基寬的夢想,是要讓更多的企業,投入更少的花費,建立更健全的人事環境。 「要建立一套人事標準作業環境,靠人工是絕對無法做到的,」楊基寬表示,必須有大量的電腦自動化工具,才能讓企業隨時掌握公司的人力需求、招募狀態、人才供應趨勢等資訊。而企業對於人事品質的掌握,除了招募員工之外,還必須兼顧許多問題,包括員工的職能,是不是符合公司的需求?公司是不是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子上?而員工的職能是不是持續進步?這些問題,就需要一連串有系統、有計畫的評量,才能讓公司隨時掌握企業戰力。 在運用電腦系統建立人事標準環境的過程中,一0四人力銀行曾經考慮,這一套人事自動化系統,究竟應該使用大型主機,或是由微軟與英特爾結合而成的中小型系統?「評估過程中,我們發現,最需要建立人事標準作業環境的,就是中小企業!」一0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說,「而最適合中小型企業的資訊架構,就是微軟與英特爾的解決方案!」 中小企業 也能做到人資自動化 創立十年來,一0四人力銀行不斷推出新服務,每一項服務,都有微軟/英特爾解決方案。如今,在一0四人力銀行的電腦機房中,有超過四百部安裝了 Microsoft ®  Windows Server 與 S...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製造商 三福氣體:創造產品的無限可能 ▲三福氣體是國內最大氣體供應商 三福氣體是國內第一大的氣體供應製造商,客戶遍及科學園區各大廠商。從早年的本土化工廠,蛻變為現在的美商企業,三福氣體最近三年成功地脫胎換骨,年營業額也向100億元大關挑戰。到底三福氣體是如何在這麼短時間內,實現企業改造的目標? 撰文 / 藍浩益        一家成立五十年的公司,該是什麼面貌?歲月可以使人青絲成白髮,然而對三福氣體公司而言,歲月卻使它一再蜕變、源源不絕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福氣體公司在1952年成立之初,正是戰後百廢待舉,動盪方歇的年代。當時,台灣的大規模工業屈指可數,以生產食品添加物為主的「三福化工廠」,也未 曾能夠預料到自己在五十年後,會成為年營業額八十億元,客戶群涵蓋台積電、聯電等國際級半導體廠,且是台灣最大的工業氣體供應商。    三福曾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本土家族企業,在第二代領導人張純明先生的帶領下,建立了三福專業的經營團隊,並且奠定了三福氣體穩定成長的根基。於1987年 時,與美國上市公司Air Products(APCI)合資經營,一直到2002年,Air Products(APCI)大幅增加持股至70%,三福正式成為美商企業,整個公司煥然一新。 三年計劃脫胎換骨   從現任總經理簡偉隆先生接掌三福氣體後,開始設定「三年計畫」,列出主要的目標,並且在每一季檢視計畫與達成的差距後,即時更新計劃。每一年對三福氣體來說,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於曾統籌康寧集團整個大中國區光電通訊業務的簡偉隆來說,這是項極具挑戰的任務。 明確的指標式...

失業英雄

作者:藍浩益 數位周刊 2001. 6. 6 「那天是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我永遠不會 忘記這個日子!」104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 的妻子顧蘊祥說。「因為從那天開始,他就沒 薪水了。」 九年前,楊基寬受朋友之邀,加入筆記型 電腦製造商精元電腦的創立,掛了業務行銷副 總的頭銜,操盤行銷、業務。這時才三十出頭 的楊基寬,月薪八萬多,擁有上市在望的精元 電腦股票,掌管了幾十個人的行銷部門。權力 、地位、高薪,所有上班族想要的東西,都已 在楊基寬手上。   公司不斷賺錢,情勢似乎一片大好,但是 楊基寬卻發現危機。「怎麼產品的不良率又增 加了?」公司的競爭力出了問題,楊基寬想要 「叫醒」其他股東,找來客戶指出公司的缺失 ,又拿出產品不良率數據警告同事。但是,好 像只有自己在窮緊張?覺得創業團隊不再有當 初的熱誠,失望之餘,楊基寬選擇自己離開。 有一天晚上,同事都下班了,楊基寬印了四十 份離職信﹐放在業務行銷部門同事和幾個股東 桌上,關了燈,離開辦公室,從此沒有再踏進 精元電腦一步。   瀟灑地辭職 惡夢的開始   八十二年五月一日,楊基寬看似瀟灑地辭職,對太太顧蘊祥來說,卻是長達二年折磨的 開始。   回到家,楊基寬向顧蘊祥說:「對不起,我明天開始不去上班了。」新的工作在哪裡? 這時,楊基寬一點概念也沒有。   在三十六歲成了中年失業男人,當時楊基 寬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沒有多少存款, 對未來也沒有明確計畫。每個月要繳二萬四千 元的房屋貸款,和一家三口每天的開銷,馬上 落在當時在崇光女中教英文的顧蘊祥身上。那 一年,獨生女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顧蘊祥的月薪五萬多元,扣掉房貸之後, 再扣掉生活費,已經所剩不多了。隔年為了楊 基寬創業,又去辦了二胎貸款,每個月利息又 是九千多元,存摺裡的數字,始終讓顧蘊祥心 驚膽跳。   失業在家,楊基寬不想再找工作,反而天 天窩在家裡,想要改走寫作路線。他把過去的 管理經驗寫成文章,投遍各報章雜誌,心想, 也許還可以轉型做企管顧問,似乎也不錯。顧 蘊祥這時也不知道丈夫到底有什麼打算,只知 道他每天不是關在家裡寫稿,就是跑圖書館找 資料。楊基寬投出去的稿子,一篇一篇石沈大 海,直到半個月後,文章終於出現在經濟日報 上。看到丈夫的文章出現在報紙上,顧蘊祥興 奮得像當年收到楊基寬的情書一樣。...